今天给各位分享秦发待遇的知识,其中也会对秦发集团怎么样进行解释,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,别忘了关注本站,现在开始吧!
秦朝时的“七科谪”指的什么
亦作“七科适”。秦汉时征发到边疆去服兵役的七种人称为七科谪。
来源:
秦汉时代,往往在正式兵役制度之外增加军队士兵的来源,以补充兵员之不足。其他兵源大致包括:贱民、刑徒、奴隶和少数民族兵等等。 秦兵制对士卒身份的规定很严格,无爵的“士伍”以下如贱民、罪犯、奴隶都没有资格服兵役。但是,这类人要从军作苦役、作奴隶兵,在军队中享受最低的待遇,吃饭不给菜肴、攻城要冒锋矢负土填壕等等。这些人包括“商贾”、“逆旅”(旅店主)、“赘壻”、“刑徒”、“罪吏”、“亡命”,以及豪富之家的奴仆如“厮”“舆”、“徒”、“童”等等。 秦统一前,兵多是农家子,战斗力是很强的。荀子曾称赞秦的兵是“功赏相长也,五家首而隶五家,是最为众彊长久。”(《荀子·议兵篇》)统一以后,秦始皇似不再用农民兵,而是用刑徒七科谪兵。他几次东巡的刻石,总是喜欢说:“黔首安宁,不用兵革”、“菑害绝息,永偃戎兵”、“黎庶无繇,天下咸抚”(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)。他不征农民服兵役,他对匈奴对岭南用兵,都是以刑徒为兵。 自秦始皇三十三年(公元前214年)起,扩大了戍卒征兵的范围,称为“谪戍”,其中包括“吏有谪”、“赘壻”、“贾人”、“尝有市籍者”、“大父母、父母尝有市籍者”几类人,遣至南海、桂林、象郡戍边。 西汉初,仍袭用秦代禁止商贾、刑徒、奴隶服兵役的制度。武帝时踵秦发“谪戍”之制,多次征发“天下谪民”、“谪戍”、“七科谪”从军。《汉书·武帝纪第六》“(天汉)四年春正月,朝诸侯王于甘泉宫。发天下七科谪及勇敢士,遣贰师将军李广利将六万骑、步兵七万人出朔方,因杅将军公孙敖万骑、步兵三万人出雁门,游击将军韩说步兵三万人出五原,强弩都尉路博德步兵万余人与贰师会。广利与单于战余吾水上连日,敖与左贤王战不利,皆引还。”